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启夏名家论坛第二七八期

作者:王梦薇 王晶 | 发布时间:2025-05-14 09:03 | 阅读次数:

2025年4月28日晚,由我校哲学学院、科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启夏名家论坛第二七八期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国际科学哲学院(AIPS)主席、国际哲学院(IIP)院士、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教授尤里·佐夫科(Prof. Jure Zovko),讲座主题为“Cosmopolitan values as basis for dialogue today?”,讲座由我院哲学系主任王辉主持,哲学系教师王云霞、刘佳宝和冯础作为与谈嘉宾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佐夫科教授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哲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能提供多样化的具体普遍性形式,并为追求更人道的世界和社会创造对话与合作的机会,哲学家必须倡导对人们所居住的世界加深责任感。由于哲学家们的视角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了多样性的世界主义价值观。佐夫科教授将众多价值简化为两个:人性和对话。第一个是康德主义的,第二个是柏拉图主义的——至少从西方文明的角度来看。

从康德的立场观点来看,人性是所有内在价值的源泉,即所有人都应被视为目的本身(Zweck an sich)。康德的理性世界主义理念为世界哲学提供了一个模型,基于这样的假设:所有基本的人类问题和存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理性讨论来解决。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具有理性和道德意识,应该在行动中始终将他人视为目的(Zwecks),而不应仅仅被用作工具。人必须尊重人格以及其中的人类尊严,即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身上的人性。佐夫科教授认为哲学家们应该超越自己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朝着世界公民理性的原则方向努力,这些原则在康德的意义上引导和决定生活的基本问题。


佐夫科教授进一步强调,普遍的、内在的价值是通过理性选择的行为得以实现的。我们对人性价值的坚定偏好通过将我们的目标限制在从他人角度看可接受的范围内,并将我们的关注延伸至他人的选择,从而约束了我们的选择。因此,对话应当成为人们理解和交流的基础。在消费主义或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人类与人性以及进行对话的意愿产生了严重的疏离,所以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我们的心灵和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最后,佐夫科教授指出,人是一个“有机的存在”,拥有“在自己内部形成的能力”,并对他所生活的世界承担责任。我们作为传统的一部分所继承的内在价值(实践智慧、公正),结合康德的自由与责任、人的尊严和相互认可是我们全球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规范;若没有基本的伦理规范和内在价值,个体在人类社会中将完全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培养道德态度和判断能力的起点。佐夫科教授认为,康德所发展出的义务论道德的实际优先性,即主张禁止将人作为手段,是在全球范围内危机时刻最好的道德形式。


在评议环节,王云霞教授对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她强调佐夫科教授从康德哲学出发,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人性与对话为核心价值,通过哲学“判断力”连接理论与实践,抵抗消费主义异化,推动跨文化理解与人类尊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佳宝老师认为教授在讲座中所谈的判断力与亚里士多德讲的实践智慧(phronesis)很相似,并请教教授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 冯础老师就“讲座将康德意义上的‘共同价值’和‘对话’都视为目的本身,可前者强调价值的普遍性,后者则强调多元性,这两者之间看似存在张力,但不知如何协调这种关系?”等问题跟教授进行了交流。在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讲座中的“对话”和一般对话的区别?面对正处于战争中的人们,讲座中的理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不同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如何更好展开对话等。佐夫科教授一一作了回答。至此,启夏名家讲坛第二七八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