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建设

哲学类


哲学

新文科班,本科,学制4年,授予哲学学士学位。教育部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学科融合、综合创新”的新文科理念,在课程培养方面,注重哲学与文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融通,优化课程体系,既强化哲学基础学术素养,又强调交叉学科培养,着力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坚实的哲学学科专业知识;融入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理念、新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新技术进行哲学创新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成为文史哲学科领军人物、知名学者的“新文科”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主干课程:哲学与批判性思维、哲学经典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美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通史、历史文献学等。


哲学

本科,学制4年,授予哲学学士学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等。



社会学

本科、学制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中国问题、国际视野、实证精神、服务社会”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坚持“以本为本”,将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作为重点工作,围绕“第二课堂”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人类学概论、人口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学、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软件应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社区导论、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等。



培养特色

以培养顶天立地的卓越人才为使命愿景,近年来,哲学学院紧抓“新文科”建设契机,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以全面建设为基,强化价值引领,学科交叉,凝聚师生共识,汇聚发展合力,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了“厚基础-跨学科-个性化-学术化-国际化” 五位一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小班教学+小组研讨、导师制、助教制、课程读书会、学子论坛等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跨学科的学习需求。每个教学班均实行全程全员导师制,每1-2名学生配备一位专业导师,或由导师和学生组成导师组,全方位引导学生的学业规划、社会实践、学术论文,同时也关心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哲学、社会学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部分课程聘请优秀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力图通过个性化培养,培养学生自主研读能力,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和能力。广泛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开展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佐治亚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往和科研教学合作联系,广泛开展国际暑期学校、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海外学习交流活动。

实行“双院制”融合育人。学院成立全国首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除了打造特色鲜明的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哲学书院积极贯彻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创设导师茶叙、游学研修、电影沙龙、戏剧节、文化节、读书节等多种品牌活动,多举措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学院和书院的融合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综合素养,构建了更多样、更开放、更可持续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

多元发展、未来可期。学院注重学术型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去向呈多元化特点。本科毕业生中,学院近三年约6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境内升学的均就读于985、211高校。另有近20%的学生选择公务员、选调生、高校辅导员等岗位就职。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位居学校前列。

哲学如浩瀚星空,引导人们以真善美为业,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反省及审察生活的种种事物及价值,寻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人的最终解放。

社会学如济世方舟,以良善生活规约和引导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美好追求。二者并驾齐驱,知行合一,共同为我们托起一个顶天立地的精神生命。

欢迎每一位有志向、有情怀的你,来到哲学学院,开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爱智之旅。